盘点三国中10大智者:诸葛亮仅排第3,第一竟是曹操力捧之人

  • Home
  • 全球特惠
  • 盘点三国中10大智者:诸葛亮仅排第3,第一竟是曹操力捧之人

盘点三国中的十大聪明人,他们各自有哪些杰出的功绩呢?

第十位:陈宫

陈宫是兖州的士族,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,他巧妙地在曹操和吕布之间周旋。在兖州发生动乱时,陈宫利用曹操的声望,帮助平定局势,但随着曹操稳固权力,他便开始削弱陈宫的权力。为了制衡曹操,陈宫联合吕布,安排二人共同治理兖州,并在他们之间制造矛盾。陈宫通过这种手段不断从中获利。后来,他劝说吕布夺取徐州,与袁术结盟,形成合纵对抗曹操。然而,由于吕布性格急躁,陈宫逐渐感到难以对抗曹操,最终策划了一场政变,但未能成功,反而被吕布发现。吕布虽然没有直接处决陈宫,但两人的关系裂痕已深,最终曹操攻破徐州,陈宫也死于曹操之手。

第九位:徐庶

徐庶是一个非常聪明的谋士,身在曹营心却在汉。东汉末年,徐庶早有才华,但一直没有找到一个明主。后来,他看中刘备的仁义,主动投奔,成为刘备的第一任军师。在他的辅佐下,刘备逐渐击败了多位强敌,逐步积累了势力。曹操不甘心失败,最终绑架了徐庶的母亲逼迫他投降。徐庶由于孝顺,最终决定辞去刘备的职务,但他承诺永不为曹操出谋划策。此后,他将诸葛亮推荐给刘备,为蜀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最终,徐庶未能得志,于235年因郁郁寡欢去世。

第八位:庞统

庞统与诸葛亮并称“卧龙凤雏”。在赤壁之战前,庞统假意投靠曹操,在宴会上提出用铁钉连接船只的建议,这个建议最终成为曹操失败的关键。在赤壁大战中,周瑜采用火攻战术,由于曹操的船只被连在一起,导致大败。然而,庞统并未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,于是他转投刘备阵营,但初到刘备处,由于相貌平平,他只被任命为县令。为了证明自己的才华,庞统故意在工作中不拘小节,最终引起刘备的重视,升任军师中郎将。不幸的是,他由于过于自信,在一次战斗中被箭射中,不幸去世,年仅36岁。

展开全文

第七位:陆逊

陆逊是吴国的谋士,他曾通过巧妙的策略让关羽陷入困境,最终导致关羽的死。在夺取荆州的过程中,陆逊通过一封信巧妙地让关羽放松警惕,从而轻松击败了关羽。在夷陵之战中,面对刘备的10万大军,陆逊采取了诱敌深入的策略,以少量兵力成功击败了蜀军,扭转了战局。此后,陆逊成为吴国最重要的谋士之一,孙权的许多决策都需要请教他。然而,由于卷入太子的争斗,陆逊最终身陷囹圄,郁郁而终。

第六位:鲁肃

鲁肃是以仁义著称的吴国谋士。在一次周瑜借粮事件中,鲁肃慷慨解囊,将家中的粮仓送给周瑜,赢得了周瑜的高度评价。之后,鲁肃辅佐孙权,用“榻上策”帮助吴国快速崛起,并提出了许多成功的战略,如剿灭黄祖、攻伐刘表等,为吴国的强大做出了巨大贡献。在曹操南下时,鲁肃坚决反对投降,支持迎战,这为东吴带来了坚强的支持。最终,鲁肃因劳累过度在46岁时去世。

第五位:周瑜

周瑜以其英俊的外貌、出色的才智和忠诚的精神,在三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他不仅擅长兵法,而且对孙策忠心耿耿。在赤壁之战中,周瑜通过精妙的火攻战术,大败曹操的庞大舰队,为东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可惜,周瑜英年早逝,未能完成他为东吴拟定的战略蓝图。

第四位:司马懿

司马懿以其深谋远虑著称,他与诸葛亮的北伐博弈展现了他的耐心和智慧。在这场博弈中,司马懿通过坚守阵地,成功拖延了蜀军的进攻,最终让诸葛亮因长期作战而去世。司马懿不仅擅长军事谋划,还能巧妙地应对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。最终,他通过高平陵之变,成功夺取了曹魏的控制权。

第三位:诸葛亮

诸葛亮被誉为三国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。他不仅在理政上有着卓越的才能,而且在外交、权术和军事方面也非常出色。诸葛亮的八阵图、草船借箭等计谋广为流传,在蜀汉的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他精心策划了蜀汉与东吴的联盟,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。

第二位:荀彧

荀彧是曹操最为信任的谋士之一,他的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一策,帮助曹操迅速稳固了自己的地位。此外,在官渡之战中,荀彧为曹操出谋划策,助其以少胜多,大败袁绍,彻底改变了北方的局势。

第一位:郭嘉

郭嘉是曹操的重要谋士,他被誉为“策马成名”的智者。在曹操的一系列战役中,郭嘉的计策帮助曹操平定北方,成功击败了袁绍等强敌。郭嘉早逝,但他在曹操心中的地位无可取代。曹操曾感叹,若郭嘉不死,自己的人生道路将更为顺利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