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「我到底要練多久才有肌肉?」這可能是健身(或想健身)的人最常問的問題。無論是在 TikTok 或是 Instagram,充斥著各種保證速成的健身指南,但事實是,增肌是一趟沒有捷徑的旅程。你可能聽過各種答案,從「六週見效」到「需要好幾年」。
這篇文章將回歸基本面,綜合專家、營養師與科學研究的觀點,為你詳細拆解這個問題,並告訴你打造肌肉真正需要的唯一資訊。
為什麼我練了三個月,看起來還是沒變壯?
許多人滿懷期待地開始訓練,但在兩三個月後發現身材變化不大,便灰心放棄。事實上,健身效果不如預期,通常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,而是方法上出了差錯。
殘酷的現實:多數人為何健身無效?
一位健身教練(來源:知乎)指出一個殘酷的事實:絕大多數人,無論堅持多久,都不會有「明顯」的效果。這裡的「明顯」是指讓旁觀者一眼就能看出的形體改變。
這並非否定健身對健康的好處(如體力變好、精神改善),而是指出多數人無法有效增長肌肉量。其背後的主因,並非基因或不夠堅持,而是缺乏最關鍵的要素:漸進式超負荷(Progressive Overload)。
許多人走進健身房,只是隨意地操作器材,或使用萬年不變的重量,身體在習慣刺激後,肌肉就沒有了必須變強壯的理由。
成功的關鍵:不只是堅持,更是「方法」
健身成效的黃金三要素是:訓練、營養、恢復。許多新手健身失敗的常見原因包括:
訓練強度不足: 害怕使用重訓,或使用的重量太輕,無法給予肌肉足夠的刺激。
營養攝取不當: 尤其是蛋白質攝取不足,導致肌肉缺乏修復和生長的原料。
休息品質不佳: 肌肉是在休息時生長的。熬夜、睡眠不足(少於7-9小時)會嚴重影響恢復品質與荷爾蒙分泌。
打造肌肉的黃金三角:訓練、營養與休息
肌肉的生長過程稱為「肌肥大」(Hypertrophy)。當你透過訓練對肌肉施加壓力(撕裂肌纖維),接著透過營養補充原料,最後在休息時讓身體進行修復與重建,肌肉就會變得更強壯、更巨大。
訓練:如何刺激肌肉生長?
關鍵原則:漸進式超負荷
這是增肌的基石。你必須迫使身體去適應比以往更強的刺激。這不僅僅是增加重量,還包括:
增加重量: 這次臥推 50 公斤,下次嘗試 52.5 公斤。
增加次數: 上週深蹲 8 下,這週嘗試 9 下。
增加組數: 從 3 組增加到 4 組。
縮短組間休息: 增加代謝壓力。
訓練頻率:一週要練幾天?
對於多數人來說,每週只需進行 2 到 3 次 有效的重量訓練,就能顯著增加肌肉(來源:GQ)。
重點不在「每天練」,而在於「每週的總訓練量」。研究建議,每個肌群每週進行 10-15 組 訓練,效果最好。與其一天做完 10 組胸肌訓練,不如將其分到週一(5組)和週四(5組),讓肌肉有充分恢復和生長的機會。
訓練組數與強度
肌耐力(適應期): 剛開始的 1-3 個月,可以專注在 12-20 RM(每組能做 12-20 次的重量),學習正確姿勢。
肌肥大(增肌期): 動作熟悉後,專注於 6-12 RM。這個區間被證實是刺激肌肥大的最佳範圍。你應該練到接近「力竭」,即感覺最後 1-3 下很困難,但仍能保持標準動作。
營養:肌肉的建築材料
如果你只練不吃,肌肉是不會長大的。增肌需要「熱量盈餘」。
熱量盈餘:增肌的基礎
要長肌肉,你需要攝取比消耗更多的熱量。
建議: 每天攝取的總熱量 = 你的 TDEE(每日總熱量消耗)+ 300 到 500 大卡。
蛋白質:不只是夠,而是要精確
蛋白質是肌肉合成的直接原料。
建議: 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 1.6 – 2.2 克 的蛋白質(來源:GQ)。
舉例: 一位 70 公斤的男性,每天應攝取 112 – 154 克蛋白質。
碳水化合物與脂肪
碳水化合物: 訓練時的主要能量來源。足夠的碳水(如地瓜、糙米、水果)能提升運動表現,並防止身體分解蛋白質作為能量。
健康油脂: 對荷爾蒙(如睪固酮)和細胞健康至關重要。
休息:肌肉的實際生長時間
你不是在健身房長肌肉的,你是在睡覺時長肌肉的。
身體在深度睡眠時會釋放生長激素,並修復受損的肌纖維。若睡眠不足,身體會處於分解狀態(皮質醇上升),這會抑制肌肉生長,甚至導致肌肉流失。
增肌時間軸:到底要練多久才有肌肉?
這取決於你如何定義「有肌肉」。這個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:
新手蜜月期 (2週 – 3個月)
內在感受 (2 – 4週)
這是最快出現的變化。你會感覺:
體力變好,比較不容易累。
精神狀態改善。
肌肉從痠痛轉變為能穩定出力。
外在變化 (6 – 12週)
如果你堅持正確的訓練和飲食,多數人會在 6 到 8 週 左右開始「自己」看到變化(來源:GQ, Women’s Health):
肌肉線條開始浮現(例如手臂變緊、肚子變平)。
以前卡住的褲子變鬆了(即使體重可能變化不大,因為你同時在增肌減脂)。
穩定成長期 (6個月 – 1年)
旁人有感 (6個月以上)
當你持續訓練超過 6 個月,你的體態會變得更結實,這時「旁人」會開始注意到你的改變,並稱讚你的身材(來源:Wildbull)。
顯著改變 (1年以上)
若要達到讓旁人一眼看出「你是練過的」那種明顯的肌肉量,多數專家(來源:知乎)認為,在方法正確的前提下,至少需要 1 年。
增肌的真實速度:你能期待長多少肉?
著名健身學者 Lyle McDonald 提出了一個廣受認可的自然增肌潛力模型,指出增肌速度會逐年遞減(新手福利期最快):
訓練年資
男性(每年可增加肌肉量)
女性(每年可增加肌肉量)
第 1 年 (新手)
10 – 12 公斤
5 – 6 公斤
第 2 年 (中階)
5 – 6 公斤
2.5 – 3 公斤
第 3 年 (高階)
2.5 – 3 公斤
1.25 – 1.5 公斤
第 4 年以上
1 – 1.5 公斤
0.5 – 0.75 公斤
(注意:此為理想狀態下的最大值,需要嚴格的訓練、營養與休息配合。)
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多數人需要花 2-3 年才能達到第一年的增肌量——因為新手期都在犯錯和摸索。
常見問題
Q1. 增肌和減脂可以同時進行嗎?
可以,但有條件。 對於「健身新手」或「體脂很高」的人來說,在訓練初期(新手蜜月期)最有機會同時增肌和減脂。
但對於有經驗的訓練者,這兩個目標在生理上是衝突的(增肌需熱量盈餘;減脂需熱量赤字)。多數專家建議一次專注一個目標:先增肌(Bulk)或先減脂(Cut)。
Q2. 為什麼瘦子(吃不胖)增肌這麼難?
通常是因為真的「吃太少」。 瘦子(天生代謝高或食量小)常常高估自己的進食量。增肌的關鍵是「熱量盈餘」,如果體重沒有緩慢上升,代表你吃的熱量仍未超過 TDEE。
建議: 嘗試少量多餐,並確保攝取足夠的總熱量(TDEE + 300-500 大卡)。
Q3. 女生練重訓會不會變成「金剛芭比」?
幾乎不可能。 女性的睪固酮(主要的肌肉生長荷爾蒙)濃度遠低於男性。女性透過重訓會獲得的是更緊實、有線條的體態,而非巨大的肌肉塊。你看到的那些極度壯碩的女性健美選手,通常是投入了數十年的極端訓練和嚴格飲食(甚至可能使用藥物)的成果。
總結
所以,練多久才有肌肉?答案是:你在 2 週後就能「感受」到效果,6 週後就能「看見」效果,但要達到令人驚豔的「顯著改變」,你需要投入至少 1 年的「正確」努力。
增肌是一場馬拉松,而不是短跑。你不需要追隨花俏的訓練趨勢,你只需要堅持最基本的原則:漸進式超負荷的訓練、充足的營養(尤其是蛋白質),以及高品質的睡眠。堅持下去,時間自然會給你回報。
資料來源
「練出肌肉需要多久時間?」有在健身(或想健身)的人一定會 …
訓練多久才能長肌肉?增肌跟增重一樣嗎?營養師教你有 …
【健身多久有效果?】為什麼你練了3個月還是沒變壯